|
|
[分享]他们携《弟子规》踏上助学路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91 次) 时间:2007-05-09 16:04
来源:小静
他们携《弟子规》踏上助学路 几天前,7名在东莞工作的爱心人士随同美国培志教育基金会从云南考察回来,他们跟记者分享了助学心得。他们的助学方式有点特殊,除了钱物上的资助,更让人注目的是他们将传统文化带到大山深处,用孔子的《弟子规》等来教育贫困孩子,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若中途退学,赠款即转为贷款 志愿者们在元阳一中和600多名培志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孩子们和面对面交流,郑阿姨首先谈了教育和父母的关系、教育和同学的关系、教育和成绩的关系,她的主要观点是念书最重要,“如果父母逼你们出来工作,一定要打电话给培志教育基金会,因为按照合同规定,如果谁中途退学了,所有赠款自动转为贷款,是要还的,父母要考虑这笔钱怎么还?” 有同学表示,高中生每年接受1600元资助,其中有部分生活费是小额贷款,将来要还的,同样也是为了防止学生们乱花钱,他们感觉压力好大,因为1600元比他们一家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还多,他的成绩不理想,他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念书又要赔钱。这些志愿者们一遍遍教育他:“不要理会成绩,放下包袱好好念书,资助你的叔叔阿姨们只是想给你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光阴似箭不容蹉跎,不能念书就要一辈子守着大山,你们不仅要走出大山,还要回来建设大山。” 一张照片虽小,但事关重大 在助学路上,志愿者们也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很多资助人因为喜欢孩子,就答应孩子的许多要求,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们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他们还在成长中,没有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志基金会发起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培志教育基金会规定了所有受资助人不可以向资助人索要任何东西,包括一张照片都不可以,有任何要求向培志教育基金会提。对于资助人也是这样,如果你想给被资助人购买一些物品,必须经过培志教育基金会同意,其中手机、娱乐产品等绝对不允许赠与,书包和服装等的价格不能超过50元人民币。资助人每年都会收到被资助人的相片,但不允许将相片冲洗出来送给被资助人,这是为了不让学生们有任何学习外的期待。 当志愿者们用数码相机给同学们拍完照后,孩子们都非常欣喜地透过数码相机的小窗口去看自己在照片上的样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开口要照片。不能购买贵的服装是让他们懂得“衣贵洁,不贵华”。2006年底,东莞瑞辉鞋业公司和真功夫快餐连锁为他们捐赠了3000多件旧衣物,发放衣物时同学们有序和乐观的态度让人很欣慰,志愿者们甚至担心举起相机拍照会触及学生们敏感的内心。 100%家访确保专款专用 为了让资助人放心钱物使用到位,培志教育基金会规定专款专用,如果钱是资助孩子念书,一分钱不少给孩子,资助人可以给被资助人寄封信,询问是否收到钱?收到多少?信封中要有回执,不能让孩子们再花钱买信封和邮票。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钱一定被孩子使用。一个长途货车司机就告诉志愿者,他资助的小孩子3年回了基本相同的一封信,此后他取消了对这个孩子的资助。 基金会为了让资助人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暑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全面走访每一个家庭,为被资助学生和他家的房子、厨房、卧室拍照,并了解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状况,给这个家庭打分,如果分数高于5分,培志教育基金会将给这个学生寄一封邮件要求说明,此时这个学生一般都会放弃资助申请,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协助造假。
|
此文章相关评论:(论坛方式查看) |
作者: 小静 标题:RE:[分享]他们携《弟子规》踏上助学路 时间: 2007-05-09 16:07 在报纸上偶尔看到的,但最后因报纸没保管好,后面一部分没能打完。
作者: 水蓝 标题:RE:[分享]他们携《弟子规》踏上助学路 时间: 2007-05-14 14:23 不错。 助学是一条漫长的路,既要能真正帮助孩子,更要注意他们的心智成长,不让他们沾染坏习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