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客人
:
登录
|
注册
|
控制面板
|
论坛信息
|
选择风格
|
搜索
|
帮助
系统提示:
您没有注册
请先注册以避免此窗口再次出现
注册
登入
此视窗5秒后关闭
黑珍珠
>>
『 公益助学 』
>> 回复文章
您现在正处在
『 公益助学 』
的POST程序中
 直接回复文章
文章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转帖]
[灌水]
[讨论]
[求助]
[推荐]
[公告]
[注意]
[贴图]
[建议]
[下载]
[分享]
14:24
2025-05-23
文章描述:
回复贴无需描述
你的心情:
刷新
页面可以获得不同的心情图
你的用户名:
你的密码:
忘了密码?
文章内容:
设置发帖选项
HTML 代码不可用
在帖子内使用
签名
在帖子内关闭
BMB Code
在帖子内关闭
表情
代码
BMB 辅助面板工作状态制定
帮助模式:
完 全
帮 助
基 本
[查看帖子长度]
使用动作
动作
招呼
欢迎
灌水
无聊
负责
生气
高兴
鼓掌
等待
反对
浪漫
不要
找死
去死
狂笑
傻笑
痛哭
道别
跳舞
唱歌
害羞
比酷
救命
狂妄
拳击
我踢
我踩
饶命
眨眼
臭美
变态
拼酒
深情
恶心
惊讶
抽烟
怀疑
拉勾
经典
同意
OK
kiss
生日
晕倒
气你
错啦
加油
恭喜
简单
鼓励
过奖
原谅
大笑
考虑
感动
叹气
道谢
摇头
拥抱
无奈
有回复短信通知
自动URL分析
不直接显示
图片
附件
BMB Code
可以
点击
这里
看使用方法
[img] - 开启
[flash] - 关闭
[size] - 开启
更多表情符号
辅助面板:
[
字体属性面板
-
字体特效面板
-
ASCII图案生成面板
] - 点击切换
上传附件[今天还可传0]:
最大字节: 0 字节
最少发帖: 1 篇
 
黑珍珠
>>
『 公益助学 』
>> POST
以前文章内容回顾
小静: RE:[转帖]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
是谁夺去了孩子们的希望?是谁淹没了孩子们的天性?
自打鲁老圣人喊出“救救孩子”,至今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了!
可我们现在还在疾呼“救救孩子!”
到底是谁在害咱们的孩子?
到底我们要怎么才能救孩子?
救救孩子吧!为了我们的中国!救救孩子吧!为了我们的华夏民族!
我们到底还要这样呼喊多久?!
小静: [转帖]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
[转帖]谁夺走了孩子的希望
大凡是得过某种病症的患者,以及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伪装成某种病症的非患者,总会对这种病症有着认真的研究,前者是为了征服这种病痛,后者是为了学会这种病痛。
这是原先的“问题女孩”、今日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马月女士,坐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里对和晶女主持人作如是说的。当马月女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为了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一次又一次的佯装生病,一次又一次的住进医院。为了能够装病,她仔细的查阅了许多医疗书籍,翻看了许多资料,把各种病的症状琢磨的十分透彻,最严重的一次,她佯装成为精神分裂症,不仅瞒过了家长,甚至瞒过了专业医生,以至于把她送进了疯人院。
当问及她当时为何会这样认真的研究那些对孩子来说是够高深的医疗专业知识,而不愿把精力用在学校的学习上时,她说道:在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巨大压力下,孩子们都认为,上学和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为了完成老师和学校的升学率。而且,在学校学的都是除了应付考试以外,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一次的呆板知识。社会上所有层面只是把孩子当成一部考试的机器,丝毫也没有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稚嫩的还没有成熟的生命,也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承受心理。学习已经成为孩子心里最害怕,甚至最恐怖和痛恨的事情。所以,对这种为别人、为考试、为分数的学习,宁愿装病,逃课,甚至于自杀,也不愿进那郁闷的教室,去看那几十年一贯制的教科书,去面对一张张凶恶、伤心或期望的面孔。
当采访现场的学生时,问及学生们的希望是什么,一位孩子答道:最大的希望是早上能睡一个懒觉;另一位孩子答道:最大的希望是取消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有一位孩子答道:最大的希望是不要排出学习的名次。
我们的教育大纲中,把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纪律的现代新人列为了总体目标。可就是在这样光冕堂皇的教育大纲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最大希望却是“睡一个懒觉、”“取消考试”、“不排名次”。这与那些制定教育大纲的所谓教育家们所设想的目标可谓天渊之别,相距何其之远啊。
可是,看着这些孩子稚嫩的面孔,听着这些孩子纯真的答复,却让人说不出的为之心酸。
看看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是怎样对待这些稚气的孩子的吧:
社会层面上,各种媒体宣传的都是什么?12岁的“爱情小说作家”,16岁的“托福女孩”,十几岁就会几国语言的神童,每年各地的高考状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就是那些以成绩称雄天下的高才生、尖子生。有谁见过宣传玩过山车熟练无比的少年、玩滑板争得名次的开心孩童、打游戏称雄网络的姣姣青年呢?前者是少年的楷模,后者是生活的异类。前者是向上的典范,后者是离经叛道的废物。
学校层面上,按照给上级的各种汇报材料,减负问题已经在各级学校普遍得以贯彻和实施。为了减负,各类学校采取“几点后学校关闭大门”、“每天书包里的课本不得超过几本”等等“有力”措施,已经让学生在学校里没有了负担。可是,课余以后呢,教师自办的小课堂人满为患,不知为多少原本该在课堂上讲学的老师达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在家里,不知有多少同步辅导练习在等待着学生去一页页填满,为粗制滥造、胡编乱凑的商人增添了多少财富。所谓的减负,变成了汇报材料上的业绩,却没有让学生的实际负担得到丝毫的减轻,有的甚至比不减负前还要更加的繁重。
家庭层面上,孩子们每天埋首看书,悬梁刺股的完成作业,便是有志气的好孩子。每天出了校们,又走进各种培训班、小课堂的孩子就是有前途的青年。家长可以省吃俭用、倾其所有,为孩子找一个家教,为孩子买一台钢琴,为孩子请一个教练,为将来孩子升学能以有特长而增加几分奠定基础。似乎要把自家祖祖辈辈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让孩子能够光宗耀祖、振兴家门。
在当今,一个个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生气勃勃的孩子,却像历经沧桑,饱受煎熬的老人一般老气横秋。要么因苦熬而瘦骨嶙峋,要么因营养过剩而体态丰盈。眼镜成了必备工具,书包成了终身伴侣。
人人都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人人都痛恨这样是在毁灭孩子。可是,人人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施着折磨孩子的行为。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谁该为这些问题承担责任?
在一个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以分数考核教师水平的体制之下,在一个以文凭作为评定标准,以上大学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社会体制下,只要有了升学率,学校就可以成为重点,得到各式各样的投入,学校领导就可以升官晋级;只要有了考核成绩,教师就可以提职加薪,享受优厚的待遇;只要有了文凭,就可以谋职就业;只要躲进大学,就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这一系列的结果,都取决于上学的孩子们的行为,社会不折磨孩子,又该折磨谁呢?
如同马月女士所说:“社会把最重的压力给了十几岁的孩子们。”一个孩子身上,几乎担负着整个社会的压力,孩子那稚嫩的身板能承受起吗?于是,就有了孩子的逃学,有了孩子的装病,有了孩子的自杀,有了孩子的颓废,有了孩子的叛逆!这能怪罪这些孩子没有远大的志向么?能责怪这些孩子不求上进么?
都不是。因为孩子们被现行教育体制压迫的没有了丝毫的喘息余地,除了没完没了的考试和分数,哪里还会有精力去想什么国家前途、世界未来,哪里还会有希望存在呢?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受着摧残,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度过童年、少年、青年!
无情的教育体制,在摧残着孩子;腐朽的社会体制,在毁弃华夏民族的未来!
我们那些掌控着教育大权的官员们,我们那些执掌着教鞭的老师们,我们这些以孩子为生命之核的家长们,是该认真的想一想:
是谁夺去了孩子们的希望?是谁淹没了孩子们的天性?
自打鲁老圣人喊出“救救孩子”,至今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了!
可我们现在还在疾呼“救救孩子!”
到底是谁在害咱们的孩子?
到底我们要怎么才能救孩子?
救救孩子吧!为了我们的中国!救救孩子吧!为了我们的华夏民族!
我们到底还要这样呼喊多久?!
Powered by
BMForum Plus! 3.0 Build 5815
Skin By nzl5423
粤ICP备
0500555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