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客人
:
登录
|
注册
|
控制面板
|
论坛信息
|
选择风格
|
搜索
|
帮助
系统提示:
您没有注册
请先注册以避免此窗口再次出现
注册
登入
此视窗5秒后关闭
黑珍珠
>>
『 公益助学 』
>> 回复文章
您现在正处在
『 公益助学 』
的POST程序中
 直接回复文章
文章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转帖]
[灌水]
[讨论]
[求助]
[推荐]
[公告]
[注意]
[贴图]
[建议]
[下载]
[分享]
19:47
2025-05-23
文章描述:
回复贴无需描述
你的心情:
刷新
页面可以获得不同的心情图
你的用户名:
你的密码:
忘了密码?
文章内容:
设置发帖选项
HTML 代码不可用
在帖子内使用
签名
在帖子内关闭
BMB Code
在帖子内关闭
表情
代码
BMB 辅助面板工作状态制定
帮助模式:
完 全
帮 助
基 本
[查看帖子长度]
使用动作
动作
招呼
欢迎
灌水
无聊
负责
生气
高兴
鼓掌
等待
反对
浪漫
不要
找死
去死
狂笑
傻笑
痛哭
道别
跳舞
唱歌
害羞
比酷
救命
狂妄
拳击
我踢
我踩
饶命
眨眼
臭美
变态
拼酒
深情
恶心
惊讶
抽烟
怀疑
拉勾
经典
同意
OK
kiss
生日
晕倒
气你
错啦
加油
恭喜
简单
鼓励
过奖
原谅
大笑
考虑
感动
叹气
道谢
摇头
拥抱
无奈
有回复短信通知
自动URL分析
不直接显示
图片
附件
BMB Code
可以
点击
这里
看使用方法
[img] - 开启
[flash] - 关闭
[size] - 开启
更多表情符号
辅助面板:
[
字体属性面板
-
字体特效面板
-
ASCII图案生成面板
] - 点击切换
上传附件[今天还可传0]:
最大字节: 0 字节
最少发帖: 1 篇
 
黑珍珠
>>
『 公益助学 』
>> POST
以前文章内容回顾
小雨点: RE: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这次我们带回了巫不人民赐于TONY的荣誉证书回东莞!!!
雪精灵: RE: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虽然Tony离我们而去,但他那份爱心永远会活在我们心中.他曾经跟我说过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上学!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份爱心,让这份爱的行动可以持续下去!
无涯: RE: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爱是无涯!~!~!~
珍珍: RE: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扶助远在深山之中的弱势群体,为社会多添一份爱心
小雨点: RE: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这种爱的行动!
小静: 大爱无边2006年12月18日《贵州日报》刊登的黑珍珠事迹[分享]
大 爱 无 边
广东东莞黑珍珠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资助三都县巫不乡贫困学生纪实
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乡人民政府乡长 韦景跃
2006年8月20日,广东东莞黑珍珠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会员程广源先生等一行6人历尽艰辛,辗转千里,到三都县巫不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2006年9月22日,程广源先生率贵阳相关食品企业主付子红、潘杰梅到巫不乡就香猪产业进行实地考察。
2006年10月12日,程广源先生带德籍华人叶理安先生到巫不乡就高尧小学援建事宜进行先期考察。
至此,从2004年至今广东东莞(黑珍珠)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已8次深入到巫不乡进行捐赠及考察。
跨千山爱心传递筑铸山海深情;越万水倾情帮扶高奏时代赞歌。
8次帮扶活动,资助贫困学生43人,资助金额达3.15万元,其帮扶深情和爱心行动已在巫不乡这片高山深谷间化成涓涓暖流,激励着巫不人正视困难,迎接挑战,阔步向前。
一、贫穷,让我们的双眼常含眼泪
巫不乡地处三都县东北面,分别和黔东南州雷山县和榕江县接壤,距县城70公里,这里沟壑纵横,坡体高大,坡度陡峭,交通极度闭塞,唯一的出山通道也是一条仅有4米宽的山路,且路面崎岖,多处垮塌,人走也极为困难,客观地讲,巫不乡是处在两州三县的一个交通死角上,层层大山辗碎了一代又一代巫不人年年岁岁的致富梦。据2003年数据显示,全乡4个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达978人,低收入人口达2540人,这些沉重的数据背后说明在该乡4772人中,有近70%的人口常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也正是因为贫穷和几乎令人窒息的恶劣环境导致了该乡教育的极度落后。全乡4个行政村5个教学点的教学用房全部是80年代建成的木质教学用房,由于多年失修,木质腐烂,濒临倒塌。5个教学点中每个教学点最多只能办到三年级,最高人数仅为64人,教师多数为代课教师。代课教师雷登帮告诉我们:“由于村组分散,路途遥远,村级教学点教学方式都是半日制,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学生读到三四年级就读不下去了,辍学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条件的落后,教育资源的分散,师资力量的奇缺和家庭经济的落后导致该乡失学、辍学现象异常严重,而失学辍学现象频繁和泛滥又导致新的贫困的产生。如何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从而推进全乡的教育脱贫最终实现经济的突围和发展是巫不人苦苦追求的梦。
二、43个贫困学生的福音
巫不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去得又特别晚。2004年寒冬的一个早上,屋外飘着凄凉的苦雨,整个天空笼罩着一层层压抑苦闷的冬雾,远处,原本苍莽青翠的青山看不见了,只有一层层无法穿越的白雾,失学儿童王朝花匆匆从楼上下来,用冷水抹了一下脸就挑起箩筐,开始了她一天不可或缺的劳作,当走到屋背的小土坡时,她的眼泪又不争气的涌了下来……因为那歌声,那读书声,那他希望听见又害怕听见的声音。最后,她无奈地疾步钻进那大雾茫茫的原野……。这就是辍学儿童——王朝花的苦痛生活。然而,像她这样因为贫困被迫辍学的失学儿童多达50多个。这些辍学儿童或沦落他乡、外出务工,或流浪社会,误入岐途,或过早地用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又开始了新的贫穷。这层层大山浸泡着巫不的贫困和在贫穷下失学儿童的无言泪水。
然而,此时他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处境已引起远在广东的一位爱心人士的深情关注,他就是广东东莞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首席理事顾问陈东尼先生。当陈东尼先生从网上获悉这些贫困辍学学生的艰难处境后再也不能平静,经多次与巫不乡联系后,决定组团到千里之外的巫不乡进行实地考察。2004年6月,陈东尼先生和他的队友几经辗转,历尽奔波终于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当看到陡峭的山体,低矮破旧的房屋,衣不蔽体的孩子,苦涩渴盼的眼光,他的眼睛湿润了。“看到的比我想象的还要苦”这是他们在考察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
最后,他们决定按小学生每生每学期5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100元的标准分期资助这些贫困学生中最贫困的43名学生。从2004年6月份至今,他们已先后分5期对巫不乡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达3.15万元,同时捐赠资金1.5万元维修巫不乡怎雅小学。涓涓溪流滋润着43株在成长中饱受磨难的幼苗。获得帮扶后,这43名学生始终铭记帮扶恩情,不但坚持入学,而且还学有成就。目前,在获资助的43名学生中,已有3人考上高中,2人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人录取初中,18人就读小学,他们正在用心、用力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去实现获得资助帮扶时的庄严承诺。
三、聋哑女童赵德香的重大人生转轨
家住三都县巫不乡尧排村空乃组的赵德香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健康正常的女孩,她8岁那年患上了脑膜炎,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极度困难,无钱医治,听力完全下降,从此,这位阳光一样的8岁女孩就在一个无声的世界接受命运的无情打击。
东莞黑珍珠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成员到巫不乡开展扶贫助学时,得知赵德香的病情后极为同情并表示愿意支持赵德香到聋哑学校读书,巫不乡政府也高度重视,专人带赵德香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进行检查,其结论为“因病引起神经性耳聋,由于患病时间长,已不能适应用药物治疗,只能用心理调节治疗和哑语治疗”。巫不乡迅速将这一检查结论从网上汇报给东莞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时隔不到20天,8月25日,基金会委托贵阳基金会助学成员程广源先生和贵阳聋哑学校老师到巫不将赵德香接到贵阳聋哑学校读书。目前,赵德香已顺利到贵阳聋哑学校读书,其书费、学费、生活费等所有费用和配带助听器均由东莞黑珍珠教育与环境发展基金会全部提供。然而,多灾多难的赵德香并未从此就开始生命的阳光之旅。2006年国庆长假,赵德香回家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导致轻微脑震荡,但毫无健康意识的父母因为家境贫寒而没有把她送到医院,小女孩生命危在旦夕。恰巧,该会会员霍杰等同志到巫不旅游得此信息后,迅速将赵德香带到贵阳四一四医院治疗,他们还为赵德香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直至小德香康复出院,并带赵德香到动物园、公园等景点游玩。
一位已宣告与声音永远告别的小女孩,可能永远想不到,因为爱心,他会到动物园看老虎、大象、猴子等动物;走到繁荣的大都市看到飞机、火车;永远想不到她会走进校园、走进一个有声的世界,接受知识的馨陶开始新的生活。
四、征途漫漫,山海深情永相连
巫不乡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其贫困是深层次,也是多因素的,而交通闭塞则是导致该乡贫困的主要因素。任何人走进这片山水都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我们无法想象他们从广东连续6次,远涉万里到这片土地进行爱心资助时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困苦,付出了怎样的心力和憔悴。但我们永远记住,从接受捐赠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一个失学儿童幼小的心灵就开始感受了那份大爱无边的感动,那份感天动地的真情,同时也获得了生命的另一种感悟,那就是:在给予中快乐自己。
2006年7月14日,负责组织爱心捐赠的陈东尼先生不幸遭遇车祸遇难,噩耗传来,所有获资助的学生及家长欲哭无泪,悲痛欲绝……,逝者如斯,而我们获得资助的学生都说,他们将倍加珍惜这份关心,倍加珍惜今天,创造明天,告慰东尼先生在天之灵。
而这支爱心捐赠团队,爱心依旧,真情依旧,后来他们又多次到巫不进行帮扶,并且把帮扶规模和范围扩大到扶贫开发、结构调整、助民增收等领域。面对孩子们苦涩渴求的目光,面对这片水瘦山寒的土地,他们庄重承诺:一定沿着东尼先生的足迹,执着地走下去,用爱心让这片土地绝处逢生。我们相信这条爱心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大,也期待这份山海深情感动并将一直感动着获资助学生的每一天。
(12月18号《贵州日报》刊登的由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乡人民政府乡长韦景跃发表的关于TONY带领的黑珍珠在三都县的事迹及影响)
Powered by
BMForum Plus! 3.0 Build 5815
Skin By nzl5423
粤ICP备
0500555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