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水蓝 标题: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2:53
德格地区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康藏高原上,地处山区,远离城市,交通闭塞。由于各种因素限制,直到2005年当地政府才在该区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小学,结束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没有进过学堂的历史。但在这平均一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的大山里,高原的人们以游牧为生,孩子要读书就必然要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因此住在学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当地已有的校舍狭小简陋,容纳不下这里近200位从6岁到15、6岁至今从没读过书的孩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背上书包走进学校, 2006年年初在内地社会各界人士的慈善支持和帮助下,在嘉绒活佛的积极奔走下,又有一所小学建立起来。由于这所学校属民间慈善自发筹建,不属于政府设置,因此这里没有正式编制的教师,没有正式的课本,更没有黑板跟桌椅等基本设施,但是依然不减他们热爱学习的热情,没有桌椅,他们可以坐在粗糙却打扫得特别干净的地面上,没有书本,他们就在废纸上写满字,再一遍遍地反复地读着。
调查前,以上就是我对这次调查目的地的全部认知,到底在4000米以上海拔做调查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我们这次到底能调查多少个学生,我也不知道;我一直相信,凭着我们八位队员不错的体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们这次调查能顺利完成。
这次我们要调查的是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玉隆区窝公乡拉绒村宁玛派嘉绒寺学校,我们有八位调查队员,这些队员一部分已经有调查经验,而且大部分都有行走高原地区的经历,分别是笑宝、康康、一鸣、TIGER、小昭、水蓝、LUCY、CAROL。在调查中,大部分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为保证队员的安全,调查是分重点,有选择的进行,不求多,只务求真实。
德格藏语意为“善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西与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白玉县相接,北与石渠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1025平方公里,总人口64905人,其中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9%。
德格最高海拨6168米,最低海拨2980米,相对高差3188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山多地少,是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土地面积仅有9.2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51%,草地面积915.6万亩,占总面积的51.06%,林地315.65万亩,占总面积的17.6%。德格县是四川省首批确定的重点扶贫县之一。
窝公乡现有中心学校和嘉绒爱心学校两所小学,目前共有学生166人,设有藏文、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六个学科,只有为数不多几个学生能听懂汉语。其中窝公乡中心学校共有学生106人,老师11人,设有一至五年级(六年级明年才开始设班);嘉绒爱心学校共有学生60人,老师4人,设有一至三年级。去年初只有二十几人的入学量,嘉绒朗智活佛通过一家一家的走访,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学校。离窝公乡最近的是玛尼干戈去年建成的一所藏文初中,而要升读高中则须到德格了。
窝公乡实行了低保金政策,可是全乡仅有134人能享受此待遇,每人每年是200元。教育方面已实行了“两免一补”,已免除学费、书费和杂费,孩子读书基本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可是由于人们以放牧为生,绝大部分孩子离校甚远,孩子们在校解决吃饭住宿已是必然的选择。政府政策是对离窝公乡3公里以外的学生每个月补助100元的生活补贴,根据这个标准,该校166个学生中只有80人能享受到这个生活补贴。校方的做法是把80个学生的生活补贴作一个统筹,用作所有166个学生的生活费。而由于土地资源极少,肉类和蔬菜基本通过运输解决,物价与东莞相比是毫不逊色,甚至有些比东莞更贵。而每个月8000元的生活补贴对于分配到166个孩子头上,每人每天仅仅是1.6元。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大部分的学生家住得很偏远,上学期间只能住在学校的校舍里,校内20左右平方米的校舍住不下所有的住舍学生,部分学生只能安排到学校旁边还没完全盖好的临时校舍内。校内外的宿舍环境相差很大,校内的学生宿舍环境干净整洁,但住人的密度比较大,两张双层单人床拼在一起,一层就要睡四个学生。校外的临时宿舍因为还没完工,卫生环境很差,上面还没盖顶,只是用“红蓝条”薄膜盖着,不知道下雨会不会漏水,如果下冰雹会怎样呢?地面是一片脏乱泥土,还没有铺上地板,到处是垃圾,卫生意识很差,靠内的一侧是一排用木板拼成的床,上面堆满了学生,外侧是排得很密的单人床。
这次调查我们仅调查了36个学生,其中有四个学生,由于地处太偏远(到最近的一家开越野车需要开三十分钟的公路,十五分钟的山路;最远的一家还得开摩托车走十五分钟,是以烈火战车的速度在山路开进,现在想起来尚心有余悸),然后还得爬山(4000海拔啊,走路都得放慢速度,爬山可是够痛苦的),调查难度太大,这四家只作了简单的调查。
调查发现,由于当地环境影响,学生家庭普遍贫困,可是一般都比较乐观,认为生活还过得去。教育水平严重滞后,学生家长基本都没读过书,只懂藏语,实地调查过程中基本上都得通过老师的翻译才能完成,因此影响了调查速度。
调查过程中,我们给窝公乡中心学校和嘉绒爱心学校送去了由笑眯眯和她的朋友文菲赞助的文具一箱,其中包括有铅笔、卷笔刀和橡皮等,具体数量未作统计。
最后,是感谢这次调查全体队员,高原实地调查难度之大,真是辛苦大家了;更要谢谢两位领队,笑宝和康康为调查能顺利开展付出的辛勤劳动。
水蓝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号
作者: 水蓝 标题:%a%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2:58
德格是个很美的地方
作者: 水蓝 标题:%a%RE: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3:02
可是这里很穷
作者: 水蓝 标题:%a%RE:RE: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3:06
这些就是他们的家
作者: 水蓝 标题:%a%RE:RE:RE: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3:21
这里的孩子很可爱
作者: 水蓝 标题:%a%RE:RE:RE:RE: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3:27
这里的人跟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渴望
作者: 水蓝 标题:%a%RE:RE:RE:RE:RE: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2 23:36
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有空找我们的调查队员聊聊
作者: LUCY 标题: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3 14:43
顶一下先。水总辛苦了!
我也有相片想上传 ,我好像没有权限?
作者: 小雨点 标题: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3 18:01
这里的景色很美,人也很纯朴,就是跟这里的生活水平不相配。
只能叹息,心酸!
作者: 碎片 标题:RE:2007年德格实地调查总结 时间: 2007-11-23 18:25
哎,在很多时候,我总是不敢想象中国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黑珍珠 - Powered By BMForum Plus! 3.0 Build 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