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连山助学调查队员:陈生0769
连山,十二月十七日,早晨大雾,冷。九点,联和村,是次助学家访的第一家,一个在连山民族中学初一的女生。第一眼在村口路边见她父女,娇小的身躯如同三年级小学生般。明显与同龄人的相差很大的身躯,但是,精神和有朝气,阳光的小女孩。她的家,在 山边小村,屋前有水田,房屋是很老很残的老泥屋,二进三开间,与父亲,奶奶同住。父母在小女孩二三岁时离异,小女孩由父与奶奶带大,幼女老母致女孩父亲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在家务农致家境贫困。
就算是农村,经年不见的茅厕,在这个家庭重现,离老泥砖房二十多米的水田边,竖几片竹篱,拉块布,挖个坑,埋个缸,横二块木板,就是传说中的茅厕了。或者,她父亲有点懒,或者她父亲有点可恨,满屋的蛛网,满屋的尘埃,水泥地面不曾抹平已沾上黑色油腻,只有人能走到的地方才黑得发亮,或者,他一个月或者一年才打扫一次的缘故吧!家里的十七吋显像管电视,不知还能播放不,二个木柜,四脚已经残缺,但主人也不给砖头垫下扶平,随它歪歪的挨着。厨房很大,二个柴火灶台,可是,有一个灶台已跨塌了多年的样子,房顶的瓦片也已缺席,另一灶台,有个铁锅承受着柴火的熏烤,也不见我烟通的排烟作用,满房间的黑贼亮,只有炉堂闪着橙红的火光。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虽则贫穷,但是,如果她父亲,每月肯用二三天时间。用于家庭的维护与打扫,这个家肯定不会这样,如果她父亲肯用块砖头垫平那二木柜,那木柜就不会歪歪的挨在一起了。
但是,父亲的懒惰,父亲的不作为不能作为我们不资助该女孩的借口,应该让这女孩能快乐的生活,完成学业。女孩生在这样的家庭真的不幸,营养不良,家庭环境恶劣,家庭教育缺失,真不知是否对她以后的成长有影响。这就是一个连山壮族赤贫家庭的写照,也是这次家访生活环境最差的一个家庭。